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政治局会议重磅定调房地产等领域!信息量很大

21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8-08

作 者丨李莎 周慧 缴翼飞

编 辑丨周上祺  黎雨桐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图/长江证券


一起来看详细解读:



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要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副院长周滔认为,会议对房地产的部署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一是面向增量,解决结构性矛盾;二是面向存量,释放累积性价值。


周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会议中很多与房地产有关的说法在之前的政策中有出现过,只不过现在的政策思路更清晰。目前我国住房市场供需整体上存在结构性矛盾,即供给与需求之间在产品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存在矛盾,目前增量市场的潜力在于供给侧如何更为精准地匹配需求,相应的政策会有更为积极的支持。


针对存量,周滔进一步谈到,我国大部分城市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存量物业资源,其中很多都处于低效利用状态,未来政策导向是如何促进存量空间资源的盘活。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会议中提到的“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是一个比较新的表述,说明中央意识到当前房地产市场已下跌到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程度,体现了中央对房地产市场风险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视。


类似的表述在近日发布会上有所提及。7月14日,国新办召开今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发布会,会议指出,考虑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金融部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因城施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王业强指出,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新形势,要以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对过去的一些房地产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并用好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新的政策工具箱,改变市场下滑的紧迫形势。


王业强谈到,目前三四线城市已经推出了很多宽松的政策,市场仍然不振,热点一二线城市的限制性政策仍较严格。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一个显著的问题是信心不足,而热点城市作为风向标,又是带动整个市场信心的关键。


“我觉得下一步的政策重点或是一线城市,应该适时从政策层面进行调整。” 王业强认为,本次会议提到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等也是重点城市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推动多层次住房供给,满足多元化住房需求,盘活闲置存量房产,促进房地产供需平衡,也有助于带动房地产投资改善。


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指出,与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本次会议的房地产表述延续了几个要点:一是坚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期目标。二是突出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分化特征明显,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投资等重要指标运行相对平稳,占比较高;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政策要加以区分。三是继续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四是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这也符合房地产业迈向“租购并举”新时代的目标。



提振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在促消费方面,会议提到,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2023年上半年,消费呈现稳步恢复态势,社零总额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下半年,要保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和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7月中旬以来,中央层面多部门陆续联合发布促消费的具体政策,先后出台了家居、电子产品和汽车领域的促消费政策。促消费政策接连出台,对上述会议提及的重点大宗消费领域均有涉及。


为促进家居消费,7月18日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4方面11条政策举措。文件提出完善绿色供应链、创新培育智能消费、提高家居适老化水平、推动业态模式创新发展等措施。


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更大力度促进新能源汽车持续健康发展,7月21日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了10条措施,分别是优化汽车限购管理政策、支持老旧汽车更新消费、加快培育二手车市场、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村电网承载能力、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成本、推动公共领域增加新能源汽车采购数量、加强汽车消费金融服务、鼓励汽车企业开发经济实用车型、持续缓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等。


为完善电子产品高质量供给体系,稳定和扩大电子产品消费,7月21日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快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大力支持电子产品下乡、打通电子产品回收渠道、优化电子产品消费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12条政策举措,包括加快电子产品技术创新,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着力消除电子产品使用障碍,持续推动家电下乡,完善电子产品销售配送体系,开展绿色智能电子产品展销活动,规范电子产品回收渠道,推动集中回收、远程回收,合理保障电子产品回收临时场地需求,切实加强隐私保护,完善质量标准体系,营造绿色消费氛围等。


近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下半年一批更有力的促消费政策有望出台,不过,从2023年前6个月的数据来看,短期刺激政策带动效应正在边际递减。长期来看,“稳就业、稳收入”是促消费的根本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重点谈到了服务消费领域的促消费。魏建国认为,下一步政策发力的目标仍然是消费,消费是中国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中国未来整个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未来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距离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还有一定的空间。在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结构的调整上面,我们也还有很大的潜力。中国的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还有较大的服务水平提升空间,消费潜力也还有释放空间。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会议还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同时“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这是我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20万亿元,但同时,6月份进出口总值增速在今年出现首次由正转负,当月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6%,比上月下降6.5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国出口的地缘格局从欧美需求主导迁移至欧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需求共同驱动,东盟在我国出口结构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展望后续的出口表现,增速趋势上,下半年出口同比或是先降后升,更多的是基数效应带动下的同比回升,而非外需回暖的带动。当前全球需求面临下行风险,美国库存仍处高位,去库存尚需时日。


在7月19日召开的“2023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用“极为严峻”来形容下半年的外贸形势。


“当前外贸确实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和难预料的因素,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李兴乾表示,一方面,全球经贸增长乏力。生产、消费、投资这三大需求都处于低迷状态,全球制造业PMI已经连续9个月低于荣枯线,主要经济体的通胀也仍然处在高位,商品消费复苏相对缓慢。另一方面,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在上升。部分国家强行推动“脱钩断链”,以及所谓的“去风险”,人为设置障碍,阻碍正常的经贸往来。企业反映,个别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导致了订单和产能被迫向外转移,损害的是供采双方的经济利益。


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下半年外贸仍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随着欧美经济需求的适度恢复,订单需求将略有改善,加之国内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到位,相信经过企业的努力,外贸下行的趋势有可能得到遏制,全年实现正增长仍是可能的。


“在当前形势下,开拓新兴市场是必要的,这是当前实现贸易多元化和稳定性的要求,但过程需要是一个自然的增长和过渡。尽管欧美市场出现收缩,但是我们还不能放弃。”霍建国指出,去年,中国于东盟的贸易额创下新高,但只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5%,而与美国与欧盟的贸易额合计占比超过1/4,所以仍然要继续稳住欧美市场,这对于今年稳定外贸基本盘非常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短期来看,5、6月份出口增速的持续下行凸显了扩内需的必要性。从长期来看,我国外贸依存度会持续下滑,已从2006年峰值时期的64.2%下降为2019年的31.8%,疫情期间有所回升,但未来的十年大概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就是扩大内需,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今后要通过扩大内需和进口,为自己的贸易伙伴创造更多的新订单、新需求、新发展动力,增强中国与世界经贸关系的相互依赖。



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除了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还对“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部署,要求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我国21个自贸试验区占国土面积不到千分之四,贡献了占全国六分之一以上的进出口总值和吸收外资总量。为我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巩固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自贸区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国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一系列开放优势、制度优势、环境优势的加持下,现有自贸试验区在吸引外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也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要在高质量利用外资、高水平发展外贸方面多下功夫,增强对当地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为稳外资、稳外贸发挥关键性作用。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明确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张燕生表示,目前,中国积极推动RCEP合作发展,正式申请加入CPTPP和DEPA。RCEP有三个经济合作圈,即中国与东盟、中日韩、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共享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好处;CPTPP将推动中国高标准的制度型开放;DEPA则将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规则的开放。但这个地区还有另一个竞争性协定,即“印太经济框架”(IPEF)。这场竞争是基于市场规则的自由贸易与基于地缘政治的价值观贸易之间的较量,要求我们实施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战略。


霍建国表示,目前来看,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首先要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推动规章、规制、管理和标准同国际高水平开放标准的对接,这与加入CPTPP是相互关联的,促进国内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建立开放性市场环境,发挥反垄断法的作用,要坚决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要加快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阻碍内外循环方面的各种障碍和藩篱,努力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赵凤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